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被引:27
作者
:
唐国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唐国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佩钦
苏以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苏以荣
童成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童成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金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伟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奇宏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来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6年
/ 02期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耕作土壤;
洞庭湖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
0903 ;
090301 ;
摘要
: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一季稻水田(27.03 g/kg)>水旱轮作地(24.79 g/kg)>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J].
彭佩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彭佩钦
;
仇少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仇少君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322
-326
[2]
红壤丘陵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J].
陈桂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陈桂秋
;
黄道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黄道友
;
苏以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苏以荣
;
谢小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谢小立
;
吴金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吴金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256
-260
[3]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J].
姜加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姜加虎
;
黄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黄群
;
孙占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孙占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40
-43
[4]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J].
吴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吴建国
;
张小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张小全
;
徐德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徐德应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593
-599
[5]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华平
;
岳燕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岳燕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江文
.
资源科学,
2003,
(04)
:62
-67
[6]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J].
蔡崇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蔡崇法
;
陈家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陈家宙
;
王长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王长荣
;
胡章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胡章程
.
土壤与环境,
2001,
(01)
:47
-50
[7]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模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忠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效举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30
-35
[8]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及有机资源利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忠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桃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心雄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2)
:45
-52
[9]
红壤物质循环及其调控.[M].赵其国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10]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
1
2
→
共 12 条
[1]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J].
彭佩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彭佩钦
;
仇少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仇少君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322
-326
[2]
红壤丘陵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J].
陈桂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陈桂秋
;
黄道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黄道友
;
苏以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苏以荣
;
谢小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谢小立
;
吴金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吴金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256
-260
[3]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J].
姜加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姜加虎
;
黄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黄群
;
孙占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孙占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40
-43
[4]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J].
吴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吴建国
;
张小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张小全
;
徐德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徐德应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593
-599
[5]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华平
;
岳燕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岳燕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江文
.
资源科学,
2003,
(04)
:62
-67
[6]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J].
蔡崇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蔡崇法
;
陈家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陈家宙
;
王长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王长荣
;
胡章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湖北武汉,
胡章程
.
土壤与环境,
2001,
(01)
:47
-50
[7]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模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忠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效举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30
-35
[8]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及有机资源利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忠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桃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心雄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2)
:45
-52
[9]
红壤物质循环及其调控.[M].赵其国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10]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