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间遗传学在梨品种与梨黑星菌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9
作者
汤浩茹
王永清
邓群仙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雅安,
关键词
生物间遗传学; 梨; 梨黑星病; 基因对基因;
D O I
10.13925/j.cnki.gsxb.1998.03.009
中图分类号
S436.6 [果树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8个梨黑星菌单孢分离物与10个梨品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品种中至少含有6个抗梨黑星病基因。其中,鸭梨不含抗病基因,菊水梨只含1个抗病基因,金川梨、金花梨、苍溪梨可能分别含1~2、1~3、1~4个抗病基因,其余品种可能分别含有1~5或1~6个抗病基因;根据分离物与梨品种相互作用的抗感表现,可把8个梨黑星菌划分为5~6个不同的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J].
汤浩茹 ;
冷怀琼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266-272
[2]   中国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J].
沈言章 ;
张飒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282-286
[3]   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 [J].
范燕萍 ;
冷怀琼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3) :231-236
[4]   梨黑星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罗文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59-64
[5]   生物间遗传学在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何月秋 ;
黄瑞荣 ;
彭志平 ;
文艳华 ;
曾小萍 ;
邓敏军 .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01) :53-57
[6]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小麦品种和小麦叶锈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J].
何家泌 ;
薛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3) :67-71
[7]   生物间遗传学不通过杂交推导基因型的程序及其在小麦抗叶锈性研究中的应用 [J].
王焕如 ;
汪宜萱 ;
朱之堉 ;
赵兰波 ;
袁景顺 ;
赤国彤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4, (03) :21-32
[8]   梨的一些性状的遗传 [J].
蒲富慎 .
遗传, 1979, (01)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