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大暴雨形成的机理与中尺度分析

被引:26
作者
喻谦花 [1 ,2 ]
郑士林 [1 ,3 ]
吴蓁 [1 ,3 ]
吕哲源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开封市气象局
[3] 河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雨团; MγCS; MβCS;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与低层东西向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中尺度分析显示:多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形成了4个大暴雨中心,中尺度雨团与MαCS相伴,而MαCS是由多个MγCS和MβCS合并、加强的结果。这些MγCS和MβCS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触发产生并发展,MαCS覆盖区下强降水回波的移动和发展与地面中度辐合系统对应较好,大暴雨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形成后的1~2 h内;而暖平流导致的局地升温,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TBB梯度与降水强度成正比,当▽TBB/0.5°E≥34℃,并且TBB≤-63℃时,将产生30mm·h-1的强降水;当MCS发展成熟时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附近,当TBB在1 h内降低31℃以上时,1~2 h后该地将出现雨强为50 mm的短时强降水。因此,地面热力不均匀导致的局地升温是此次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生成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导致了局部大暴雨的产生。根据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TBB强度及变幅,可提前1~2 h预报短时强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12]   淮河流域一次致洪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胡雯 ;
张晓红 ;
周昆 ;
陈光舟 ;
黄勇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2) :62-72
[13]   郑州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方法 [J].
吴蓁 ;
赵培娟 ;
席世平 ;
范学峰 .
气象科技, 2008, (05) :515-519+574
[14]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J].
郭虎 ;
段丽 ;
杨波 ;
卞素芬 ;
李靖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265-275
[15]   宁波夏季强对流和台风短时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J].
何彩芬 ;
朱龙彪 ;
董杏燕 ;
黄旋旋 .
气象, 2006, (11) :67-72+130
[16]   广州短时大暴雨多普勒特征和成因分析 [J].
伍志方 ;
易爱民 ;
叶爱芬 ;
张东 .
气象科技 , 2006, (04) :455-459
[17]   河南特强暴雨β中尺度流场发展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廖移山 ;
张兵 ;
李俊 ;
李武阶 ;
宇如聪 .
气象学报, 2006, (04) :500-509+537
[18]   “海棠”影响河南降水雷达回波和中尺度雨团对比分析 [J].
牛淑贞 ;
张一平 ;
王国安 ;
席世平 .
气象, 2006, (08) :30-35+129
[19]   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 [J].
程麟生 ;
冯伍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4) :337-347
[20]   一次暴雨过程中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J].
薛秋芳 ;
刘金良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1)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