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by波列传播效应在梅汛期强降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6
作者
王秀文 [1 ]
李勇 [1 ]
周兵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梅汛期; 强降雨; 气候特征; Rossby波下游效应; 中期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 [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81-2010年30年梅汛期(6-7月)46个代表站的逐日实测降雨量和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归纳出强降雨天气气候特征;通过对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对影响江淮流域强降雨的500hPa主要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850hPa风场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强降雨的概念模型和中期预报着眼点。针对近30年来出现的10次长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分析,得出Rossby波列自西向东明显传播将有利于江淮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Rossby波能量的下游效应可为中期预报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070 / 10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王晓芳 ;
黄华丽 ;
黄治勇 .
气象, 2011, 37 (10) :1206-1215
[2]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桂海林 ;
周兵 ;
金荣花 .
气象, 2010, 36 (08) :8-18
[3]   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引发我国高影响天气的分析 [J].
陶诗言 ;
卫捷 ;
梁丰 ;
张小玲 .
气象, 2010, 36 (07) :81-93
[4]   2003年和2006年梅汛期暴雨的梅雨锋特征分析 [J].
尹东屏 ;
张备 ;
孙燕 ;
田心如 ;
韩桂荣 .
气象, 2010, 36 (06) :1-6
[5]   2008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及其对江淮梅雨的影响 [J].
鲍媛媛 ;
金荣花 ;
赵瑞霞 ;
蒋星 .
气象, 2009, 35 (04) :34-42
[6]   非典型梅雨与典型梅雨对比分析 [J].
姚学祥 ;
王秀文 ;
李月安 .
气象, 2004, (11) :38-42
[7]   亚洲偶极子阻高与江淮梅雨 [J].
晁淑懿,王秀文,孙除荣 .
大气科学, 1995, (06) :713-721
[8]   湖北省梅雨期特大暴雨的环流分析和概念模型 [J].
朱吉义 .
气象, 1994, (11) :32-36
[9]   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J].
林春育 .
气象, 1981, (07) :12-14
[10]   梅雨季节和梅雨期 [J].
张玉瑾 ;
郑耀文 .
气象, 1981, (04)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