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阳坳陷始新统-渐新统天文地层界线年龄分析

被引:7
作者
姚益民 [1 ]
徐道一 [2 ]
韩延本 [3 ]
尹志强 [3 ]
张海峰 [1 ]
机构
[1]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关键词
天文地层; 小波分析; 沙河街组; 始新世—渐新世; 古近纪; 济阳坳陷; 山东;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07.s2.008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山东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上部天文地层研究是以牛38井沙三段中亚段顶界年龄34.892Ma作为标定,分析和计算出沙二段下亚段底年龄为33.799Ma、沙段二段上亚段底为33.338Ma、沙一段底为32.940Ma和东营组底为31.829Ma。从天文地层界线年龄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界线的年龄大致可对比为"国际地层表(2004)"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3.90Ma,而沙二段下亚段-上亚段界线年龄比国际始新统-渐新统界线的滞后大约600ka。在"中国区域地层表"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2Ma)和"国际地层表"的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3.9Ma)之差的1.9Myr,大致相当于本区计算的沙一、二段的持续时间。SP数据的小波分析表明,在沙二段-沙三上亚段界线附近,即约33.8Ma之后,约405ka周期开始变得不明显、不规则,幅度亦下降,剧烈突变发生时间在33.4Ma左右。上述界线对应偏心率周期的理论值突变的时间。因此推论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是偏心率多个理论周期重迭而导致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本区沙二段下亚段这段地层形成不整合面的时间,大约在33.8—33.4Ma期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始新世以来地球轨道偏心率的演化 [J].
尹志强 ;
韩延本 ;
徐道一 ;
姚益民 ;
韩永刚 .
地层学杂志, 2007, (S2) :443-448
[2]   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段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研究附视频 [J].
姚益民 ;
徐道一 ;
李保利 ;
张海峰 ;
张守鹏 ;
姚盛 .
地层学杂志, 2007, (03) :229-239
[3]   天文地层学的兴起 [J].
徐道一 ;
韩延本 ;
李国辉 ;
尹志强 .
地层学杂志, 2006, (04) :323-326
[4]   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94-701
[5]   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地层特征对比 [J].
苏宗富 ;
邓宏文 ;
陶宗普 ;
林会喜 ;
齐陆宁 ;
周传迅 ;
曲剑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89-102
[6]   天文地质年代表与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附视频 [J].
徐道一 .
地层学杂志, 2005, (S1) :635-640
[7]   认识偏心率周期的地层古气候意义 [J].
李前裕 ;
田军 ;
汪品先 .
地球科学, 2005, (05) :519-528
[8]   国际地层表(2004) [J].
F.M.Gradstein ;
金玉玕 ;
王向东 ;
王玥 .
地层学杂志, 2005, (02) :98-98
[9]   铀曲线在沉积盆地古环境反演中的应用 [J].
陈中红 ;
查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11-15
[10]   自然伽玛及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在沉积盆地古环境反演中的应用 [J].
陈中红 ;
查明 ;
金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6) :114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