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岗岩的Sm-Nd同位素探讨华南中下地壳的组成、性质和演化

被引:26
作者
洪大卫
谢锡林
张季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花岗岩; Sm-Nd同位素; 中-下地壳; 华南;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9.04.001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有 2 4 0个花岗岩体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 ,华南内陆花岗岩可能主要由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从壳源花岗岩提取源岩成分信息的方法是把这种花岗岩的同位素成分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的相应资料作比较。野外关系说明 ,华南内陆花岗岩侵入毗邻的围岩 ,因此其形成深度应该比现在出露的深度大。因为这些花岗岩的定位深度一般在 5~ 15km之间 ,这些壳源花岗岩可能代表一种中地壳深度的熔融 ,它们的同位素成分应能提供在这一深度上地壳成分的信息。根据华南壳源花岗岩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岩石的Sm -Nd同位素对比 ,华南内陆大部分地区在中地壳深度上存在中性至长英质成分的地壳 ,并且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曾发生过明显变化。但是花岗岩浆的分异作用所导致的Sm、Nd分馏可能是亲石元素矿化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1]  
华南大陆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金文山等著, 1997
[12]  
岩石圈研究的现代方法[M]. 原子能出版社 , 张炳熹等主编, 1997
[13]  
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李继亮主编, 1993
[14]  
赣东北前震旦纪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马长信等著, 1992
[15]  
皖浙赣地区元古代地体和多期碰撞造山带[M]. 地质出版社 , 徐备等著, 1992
[16]  
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继亮主编, 1992
[17]   浙西北上墅组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 [J].
徐步台,邱郁双 .
地球学报, 1994, (Z1) :51-59
[18]   江南古陆南缘四堡群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J].
韩发,沈建忠,聂凤军,丁孝石,李世朝,杨开泰,杨淳 .
地球学报, 1994, (Z1) :43-50
[19]  
江西岩背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 王德滋,沈渭洲,刘昌实,熊小林.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05)
[20]   安徽歙县—休宁一带海相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光弟 ;
姚士新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3, (04) :3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