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18
作者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银行改革组
陆磊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关键词
国有银行; 银行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3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对当前的国有银行改革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对国有银行改革的讨论应立足于其初始条件,国有独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相容,国有银行具有特殊的职能边界——金融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第二,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国有银行改革应遵循两种截然相异的路径:完全的股份制或国有独资,而国有控股将导致较高的道德风险;第三,机构利益的独立性并非国有银行的专有问题,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应该保持国有独资银行的利益从属于中央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第四,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人力资源在不同的改革思路下会具有“历史包袱”和“历史财富”的或然双重性质,关键在于能否从时间序列上观察银行绩效;第五,银行改革成本只能是因支持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这一代价的跨期承担优于即期摊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国家退出、约束硬化与微观效率增进——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困境的一种描述与求解 [J].
李华民 .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5, (06) :4-15+82
[2]   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重新解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含义 [J].
张杰 .
金融研究, 2005, (09) :1-18
[3]   中央—地方—国有银行—公众博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 [J].
陆磊 ;
李世宏 .
经济研究, 2004, (10) :45-55
[4]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 [J].
林毅夫 ;
李志赟 .
经济研究, 2004, (02)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