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被引:8
作者
周晓芳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 阴阳; 易经;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1 [诸子前哲学];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083001 ;
摘要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和"地"互为或互不为中心,并根据阴阳"一生二"的思想提出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人"系统和"地"系统的两个中心假设,以"二生三"即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来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六合"投影研究,得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轨迹和人—地的阴阳合一线、人—地关系距离演变轨迹,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备的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和混沌特征。研究表明:以易经的阴阳思想解释人地关系和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是探索"人地关系"在"地域"的空间规律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地关系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或许就是阴阳太极八卦图。并且,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应是中国地理学继续坚持的方向,而这一理论应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充实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易学与堪舆学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思辨 [J].
孙峰华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66-282
[2]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J].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04, (S1) :21-32
[3]  
人地耦合论:一种新的人地关系理论[J]. 吴攀升,贾文毓.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Z1)
[4]   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探讨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02, (02) :155-162
[5]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J].
叶岱夫 .
地理研究, 2001, (03) :307-314
[6]   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评述 [J].
王爱民 ;
缪磊磊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415-420
[7]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J].
陆大道 ;
郭来喜 .
地理学报, 1998, (02) :3-11
[8]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J].
刘继生 ;
陈涛 .
地理科学, 1997, (03) :33-39
[9]   理论地理学的内涵认知 [J].
牛文元 .
地理研究, 1988, (01) :1-11
[10]  
地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蔡运龙,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