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油气源对比分析

被引:35
作者
曹正林
魏志福
张小军
阎存凤
田光荣
马峰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油气源对比;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参数,以及全油碳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坪1井凝析油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为1.021,奇偶优势指数(OEP)为1.004,表现出奇碳和偶碳数优势相当的高成熟原油特征;姥鲛烷(Pr)/植烷(Ph)为3.06,表现为姥鲛烷优势;凝析油碳同位素含量为-31.25‰,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湖沼相原油碳同位素相近,其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表征烃源岩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生物源。综合分析认为:东坪地区油气来自以陆源物质为主要母质输入类型的侏罗系源岩,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42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J].
包建平 ;
朱翠山 ;
汪立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3) :353-359
[2]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油源对比 [J].
彭立才 ;
彭小群 ;
汪立群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5) :526-529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彭德华 .
地质科学, 2004, (04) :475-485
[4]   煤型气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及机理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地球化学, 1999, (04) :359-366
[5]   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J].
梅博文 ;
刘希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2) :99-115
[6]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D].张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 04
[7]   A molecular isotopic study of 13C-enriched organic matter in evaporitic deposits:: recognition of CO2-limited ecosystems [J].
Schouten, S ;
Hartgers, WA ;
Lòpez, JF ;
Grimalt, JO ;
Damsté, JSS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1, 32 (02) :27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