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江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60
作者
钱传海 [1 ]
张金艳 [1 ]
应冬梅 [2 ]
林建 [1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江西省气象局环境预报中心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对流有效位能; 干侵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发生在江西以及福建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这种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伴有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东移南压的演变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冰雹发生时可观测到79 dBz的反射率因子极值并伴有弓状回波;对流有效位能积累、释放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对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强对流天气发生前高层的干冷空气倾斜状向下侵入到对流层中低层附近,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量锋区及锋区上强的垂直涡柱为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J].
周海光 ;
刘延英 ;
刘蔚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1) :10-18
[2]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J].
朱君鉴 ;
刁秀广 ;
黄秀韶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5) :579-589
[3]   对流能量计算及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研究 [J].
李耀东 ;
高守亭 ;
刘健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1) :10-20
[4]   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J].
于玉斌 ;
姚秀萍 .
气象学报, 2003, (06) :769-778
[5]   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测中的作用 [J].
刘玉玲 .
气象科技, 2003, (03) :147-151
[6]   江西“暖区”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J].
许爱华 ;
张瑛 ;
刘献耀 .
气象, 2001, (05) :30-34
[7]   1998年华南大暴雨冷空气活动的位涡场分析 [J].
袁佳双 ;
寿绍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1) :92-98
[8]   强对流降水云团的云图特征分析 [J].
卢乃锰 ;
吴蓉璋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3) :14-20
[9]  
2003年7月淮河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的侵入[A]. 姚秀萍,于玉斌,刘还珠.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 2003
[10]  
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刘健文等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