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11
作者
高金耀
李家彪
林长松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3]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4] 杭州
关键词
南冲绳海槽; 张性断陷; 岩石圈; 软流圈; 地幔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8 [海洋地球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8 ;
摘要
由最新获得的重磁、地震和多波束地形数据 ,结合多尺度的地幔流动力分析 ,展示了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的多样性特征和其内在的联系。从上新世开始的三幕张性断陷活动是在以前的压性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向岛弧侧迁移 ,岩浆、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交汇处。深部动力源可归结为上地幔对流产生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 ,引起岛弧岩石圈挤压褶皱而向海沟旋张掀斜 ,产生弧后岩石圈的张性构造 ;进一步引起弧后软流圈挤压隆起 ,岩石圈与软流圈耦合作用导致海槽断陷张裂、岩浆活动。冲绳海槽仍是一个软流圈在汇聚的弧后盆地。全球性左旋压扭滑移背景 ,琉球海沟南段俯冲受阻小、强度大 ,台湾—吕宋的北向挤压 ,使海槽表现为剪张性 ,由平移断层调控使张性断裂左旋雁行排列 ,整个海槽张性构造由北往南推进 ,张应力方向由NW过渡到NNW。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5+455 +455-4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冲绳海槽浮岩中岩浆包裹体岩石化学成分特征附视频 [J].
于增慧 ;
翟世奎 ;
赵广涛 .
海洋与湖沼, 2001, (05) :474-482
[2]   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 [J].
金翔龙 ;
高金耀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1-6+117
[3]   论冲绳海槽的张裂运动 [J].
林长松 ;
王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5) :95-100
[4]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的研究 [J].
李乃胜 ;
姜丽丽 ;
李常珍 .
海洋与湖沼, 1998, (04) :441-450
[5]   冲绳海槽南部橄揽拉斑玄武岩研究 [J].
李巍然 ;
杨作升 ;
张保民 ;
王先兰 .
海洋与湖沼, 1997, (06) :665-672
[6]   用样条函数计算结果研究冲绳海槽热源机制 [J].
姜效典 ;
王硕儒 .
海洋与湖沼, 1996, (04) :394-399
[7]   冲绳海槽海底热液活动区玄武岩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翟世奎 ;
干晓群 .
海洋与湖沼, 1995, (02) :115-123
[8]   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的地震活动与应力场 [J].
黄培华,苏维加,陈金波 .
地震学报, 1994, (04) :407-415
[9]   冲绳海槽的形成与演化探讨 [J].
黄福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9, (01) :43-51
[10]  
冲绳海槽的构造特征与演化[J]. 金翔龙,喻普之.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