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地雷达的煤岩界面探测数据解释方法

被引:16
作者
苗曙光 [1 ,2 ,3 ]
刘晓文 [1 ,3 ]
李淮江 [1 ,2 ,3 ]
王昕 [1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3]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无人工作面; 煤岩界面识别; 煤岩界面探测; 探地雷达; 数据解释; 图像分割; 最大类间方差法;
D O I
10.13272/j.issn.1671-251x.17361
中图分类号
TD67 [矿山生产自动化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针对现有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缺乏对煤岩层特性的研究、无法对数据进行较好解释的问题,结合基于探地雷达的煤岩界面探测模型,提出了一种煤岩界面探测数据解释方法,即采用一种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在二维灰度直方图下对探地雷达探测的煤岩图像进行阈值化分割,从而实现煤岩界面识别。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探地雷达天线频率对可探测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线频率增大,理论可探测最大煤层厚度减小;采用LTD-2100型探地雷达,设置400 MHz天线频率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探地雷达的煤岩界面探测数据解释方法可提高煤岩界面识别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一种煤岩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 [J].
孙继平 ;
杨坤 .
工矿自动化, 2017, 43 (05) :1-5
[2]   煤岩散射特性对探地雷达探测煤岩界面的影响 [J].
王昕 ;
丁恩杰 ;
胡克想 ;
赵端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45 (01) :34-41
[3]   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J].
吴婕萍 ;
李国辉 .
工矿自动化, 2015, 41 (12) :44-49
[4]   探地雷达探测煤岩界面的方法与试验 [J].
李亮 ;
王昕 ;
胡克想 ;
赵端 ;
丁恩杰 .
工矿自动化, 2015, 41 (09) :8-11
[5]   基于振动特性分析的采煤机煤岩识别控制系统 [J].
王水生 .
工矿自动化, 2015, 41 (05) :83-87
[6]   基于灰度阈值法的煤岩界面识别研究 [J].
黄韶杰 .
工矿自动化, 2013, 39 (05) :52-54
[7]   基于EMD与神经网络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J].
王保平 ;
王增才 ;
张万枝 .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2, 32 (04) :586-590+688
[8]   煤层电性参数测试及其与煤岩特性关系的研究 [J].
徐宏武 .
煤炭科学技术, 2005, (03) :42-46+41
[9]   一种基于二维最大类间方差的图像分割算法 [J].
景晓军 ;
蔡安妮 ;
孙景鳌 ;
不详 .
通信学报 , 2001, (04) :71-76
[10]   矿井地质雷达的方法及应用 [J].
王连成 .
煤炭学报, 2000, (01)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