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解纷数量为何下降?——超越已有理路的新论说

被引:17
作者
郭松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解纷数量; 分流机制; 社会转型; 纠纷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自1991年起,人民调解的解纷数量逐年下降。对此现象,学界的解释几乎都集中于其他解纷机制的分流。定量分析表明,民事诉讼在1997年以前分流了人民调解的部分纠纷,但此后这种分流日趋减弱,基层法律服务所没有起到分流作用,公安机关分流了部分特定纠纷,但没有实质性地影响人民调解。人民调解解纷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要从纠纷形态变化的角度解释,即纠纷形态本身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了变化,适合人民调解解决的纠纷减少。这种新的解释能够得到现有资料的印证,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民调解解纷功能弱化"的已有判断,还能启发我们思考国家纠纷解决机制供给的宏观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J].
孟昭阳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 (01) :51-60
[2]   辽宁省治安调解实践调查报告 [J].
裴兆斌 ;
张淑平 .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01) :24-26
[3]   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 [J].
朱景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3) :79-94+205
[4]   “大调解”的功能及限度 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 [J].
吴英姿 .
中外法学, 2008, (02) :309-319
[6]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及其重构——兼论民间调解对犯罪的预防 [J].
于语和 ;
刘志松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2) :35-42
[7]   110警务体制中的纠纷解决机制 [J].
左卫民 ;
马静华 .
法学, 2006, (11) :51-56
[8]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J].
熊易寒 .
社会, 2006, (06) :95-116+210
[9]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J].
马新福 ;
宋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01) :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