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研究的优化模型

被引:2
作者
黄维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学; 学派; 教育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6.3 [教育科研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外学术史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 :学派是激活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酸” ,也是学术有机体发育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细胞单位” ,教育学学派也是打破教育学学科分割现象、加强我国教育研究原创性和促进教育研究新生力量成长的需要。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学虽然经历了戏剧性的断裂和转折 ,但中国教育学人的创造性却未能在其间生长起来并创建自己的学派 ,是由于学术资源、学术文化、学术风气、学术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派长期缺位的现象不仅严重延缓了教育研究的前进步伐 ,而且导致教育理论发展出现许多方面的局限性。在当代中国 ,已经具备了产生教育学学派的社会条件。为了创建中国的教育学学派 ,我们要采取许多措施 ,包括学术资源整合、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进行学术制度创新 ,教育学本身的规范化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 [J].
易连云 ;
杨昌勇 .
教育研究, 2003, (04) :37-42
[2]  
试论教育研究的取向[J]. 王长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3]   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J].
郝德永 .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4) :23-27
[4]   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 [J].
朱利霞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02) :17-21
[6]  
物理学的进化[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美]A·爱因斯坦(A·Einstein)[美]L·英费尔德(L·Infeld) 著, 1962
[7]  
一所大学应建立自己的学派. 周文斌. 光明日报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