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领存款纠纷背后的法理——王永胜诉中国银行南京河西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评析

被引:18
作者
解亘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冒领存款; 账户; 无受领权限之第三人; 债权的准占有人;
D O I
10.14167/j.zjss.2013.02.010
中图分类号
D920.5 [解释、案例];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30105 ;
摘要
围绕因存款被冒领而引发的储户与银行间的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以往采用侵权或者违约的理论构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能准确把握向无受领权限之第三人的清偿在法律效果上孰为原则孰为例外;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对银行账户之特殊性的过度解读。2009年公布的王永胜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河西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摒弃了之前的立场,正确地选择了向无受领权限之第三人清偿的构成。这对于银行账户之法律属性的把握具有正面的指引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79+158 +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合同法视野下的金融机构安全保障义务 [J].
吴宏 ;
丁广 .
人民司法, 2009, (12) :4-7
[2]   论储蓄合同存款兑付效力和违约责任确定 [J].
王建平 .
政治与法律, 2004, (05) :60-67+74
[3]   债权准占有制度的理解和适用——兼评“使用伪造信用卡冒领存款”案 [J].
刘瑜 .
法律适用, 2003, (Z1) :131-132
[4]   海峡两岸合同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海峡两岸合同法的比较研究之一 [J].
崔建远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2) :34-39
[5]   论对债权之准占有人给付效力及适用 [J].
杨立新 ;
叶军 .
中外法学, 1994, (03) :25-31
[6]  
合同法总论.[M].韩世远; 著.法律出版社.2011,
[7]  
合同法总则.[M].朱广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  
合同法.[M].(英)约翰·史密斯(JohnSmith)著;张昕译;.法律出版社.2004,
[9]  
新合同法原理.[M].郭明瑞;房绍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  
合同法原理.[M].曹三明等撰写;.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