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周维鹏
熊丽艳
王敏
石亮
滕玲玲
机构
[1] 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治疗结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以RU-486,10 mg/d,口服,3个月后,比较试验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于服药前月经第3天、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激素(FSH)变化;观察用药期间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时E2明显高于治疗前、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LH、FSH与治疗前、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E2、P、LH、FSH,与治疗前、停药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适2例,便秘3例,乳痛1例,头痛2例,潮热2例,轻度肝脏转氨酶(ALT、AST)异常2例。结论连续3个月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 mg治疗EMS有效,短期服用对EMS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无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疗效与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初步研究 [J].
王远菊 ;
张洪文 ;
李晓东 ;
赵素萍 ;
孟凡珍 ;
冯桂军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21) :109-112
[2]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 [J].
陈必良 ;
马佳佳 ;
马向东 ;
曹云新 ;
王德堂 .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5, (02) :138-141+171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J].
冷金花 ;
郎景和 ;
杨佳欣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01) :52-53
[4]  
实用妇科内分泌学.[M].于传鑫;李诵絃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