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中有机质作用的实验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19
作者
杨殿忠
夏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腐殖酸; 黄腐酸; 砂岩型铀矿; 有机地球化学; 十红滩铀矿; 吐鲁番—哈密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4.02.020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利用采自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样品,有针对性地做了一系列有机质抽提及分离实验,即 ① 利用氯仿抽提岩石中有机质实验;② 利用CS2—NmP(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抽提岩石中有机质实验;③ 腐殖质提取及分离实验。以上有机质抽提物及分离物分别做铀含量测试。通过实验发现,按以上实验顺序,岩石有机质提取物或分离物中铀含量依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腐殖质中分离出的黄腐酸(Fulvic acids)中铀含量最高,说明在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的形成过程中有机质(主要是腐殖质和沥青质)的吸附作用起到部分作用,起最主要作用的是黄腐酸,而且与铀酰离子是以络合(或螯合)形式进行迁移。通过实验和分析,作者认为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的络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在铀的迁移过程中是紧密相联的,而不是互相孤立的两种作用。在铀的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中,黄腐酸(Fulvic acids)和腐殖酸(Humic acids)分别起到不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权志高 ;
李占双 .
地质论评, 2002, (04) :43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