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太湖流域粮食产能隐性增减评估研究

被引:3
作者
苏伟忠 [1 ]
叶高斌 [1 ,2 ]
杨桂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区域粮食产能; 隐性增减; 土地利用转型; 太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耕地占补制度旨在缓解耕地的增减失衡,但事实导致粮食产能的隐性增减。构建耕地数量-质量关联的粮食产能隐性增减评估系数F(耕地综合隐性增减折算系数)和TR(耕地隐性增减相对显性增减的折算面积),揭示太湖流域25 a来粮食产能隐性增减特征及机制。1985—2000年流域耕地增减失衡并存在粮食产能隐性流失,耕地年均递减率为0.33%,而耕地新增极少,F系数、TR系数比例分别为-1.044、7.42%;2000—2010年耕地增减失衡加剧,但粮食产能隐性流失减缓,耕地年均流失率增至1.50%,但耕地新增显著,F系数、TR系数比例分别降至-0.515、2.07%。产能隐性增减特征归于耕地增减区的土壤质量等级差异,而这差异又与流域发展及耕地政策影响下耕地增减转换过程的响应特征有关:2000年前流失耕地比新增耕地的土壤肥力略优,而2000年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城市及开发区周边的建设用地扩展是肥力优良耕地流失的主因,而耕地占补制度提升了耕地新增数量和质量。贯彻耕地占补制度并将数量-质量挂钩,优化耕地增减质量结构以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是提高未来太湖流域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366 / 13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江苏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研究.[D].王永章.南京农业大学.2006, 02
[2]   近20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J].
刘文超 ;
颜长珍 ;
秦元伟 ;
闫慧敏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373-1382
[3]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非农可转量测算模型 [J].
陈亚恒 ;
张利 ;
张俊梅 ;
刘华宾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3) :450-458
[4]   世界主要国家耕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12, 32 (20) :6452-6462
[5]   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J].
路婕 ;
吴克宁 ;
郧文聚 ;
赵华甫 .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04) :128-134
[6]   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J].
宋小青 ;
欧阳竹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93-803
[7]   未来10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基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视角 [J].
肖丽群 ;
陈伟 ;
吴群 ;
马素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565-576
[8]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 [J].
徐慧 ;
黄贤金 ;
赵荣钦 ;
高珊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2) :247-257
[9]   中国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度量(英文) [J].
谢高地 ;
甄霖 ;
张彩霞 ;
邓祥征 ;
Hannes Jochen KOENIG ;
Karen TSCHERNING ;
Katharina HELMING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4) :311-318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 [J].
邹健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66-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