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坡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9
作者:
王建国
[1
]
樊军
[1
,2
]
郭德亮
[1
]
王力
[1
,2
]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植被措施;
地温;
土壤水分;
径流系数;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3.042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建立径流小区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3种典型植被措施下水量平衡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分析3种植被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内3种植被措施下土壤表层5cm温度显著低于空气温度;土壤表层0-6cm水分季节性波动受到降雨的强烈影响。3种植被措施对剖面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5-7月份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份为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3种植被措施对相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所造成的差异不同,同一植被的土壤水分在不同地形部位也有差异。坡耕地(当年种植绿豆)径流系数为0.238,显著高于撂荒地与苜蓿地。3种植被措施下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绿豆、绿豆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1.9倍和8.3倍。坡耕地退耕还草或者建设人工植被等措施增强了对径流的拦蓄作用,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同时提高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