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2007~2012年细颗粒物数浓度时空演化

被引:12
作者
熊秋林 [1 ,2 ]
赵文吉 [1 ,2 ]
宫兆宁 [1 ,2 ]
赵文慧 [3 ]
唐涛 [4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4]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Buffalo
关键词
细颗粒物; 颗粒物数浓度; 时空演化; 采暖期; 非采暖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反映近年来北京城区细颗粒物数浓度时空演化过程,利用MODEL 3886GEO-α手持式激光粒子计数仪连续采集了2007~2012年北京城区93个采样点6月上旬7月上旬(非采暖期)和12月上旬~次年的1月上旬(采暖期)细粒径颗粒物PM(0.3、0.3~0.5、0.5~1.0)的粒子数浓度数据,然后在地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探究了北京城区细颗粒物数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PM0.3在采暖期的数值均高于其在非采暖期的浓度值,而PM0.3~0.5和PM0.5~1.0在两个不同的采样期浓度值有高有低;采暖期不同下垫面细颗粒浓度差异较明显,而非采暖期下垫面类型对细颗粒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弱;非采暖期,北京城区南部的丰台区和东部的朝阳区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市中心次之,而北部的海淀区和西部的石景山区污染相对较轻;采暖期,北京城区细颗粒物污染主要集中在朝阳区的东部和东南部,以及市中心及其周边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23 / 2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北京地面扬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J].韩力慧;庄国顺;程水源;王海燕;.环境科学.2009, 01
[22]   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析——基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分析 [J].
齐童 ;
乔晓红 ;
王安娜 .
城市问题, 2008, (12) :93-97
[23]   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 [J].
任希岩 ;
吉东生 ;
王跃思 ;
胡波 ;
孙扬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4) :426-430
[24]   长三角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协同区域化分析、空间相关分析与空间主成分分析 [J].
钟晓兰 ;
周生路 ;
赵其国 ;
李江涛 ;
廖启林 .
环境科学, 2007, (12) :2758-2765
[25]   北京城区不同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类型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J].
孙淑萍 ;
古润泽 ;
张晶 .
中国园林, 2004, (03) :80-82
[26]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J].
赵越 ;
潘钧 ;
张红远 ;
郭继勇 ;
魏强 ;
时建纲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67-69
[27]   北京市1998~2001年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分析 [J].
姜忠 ;
石广玉 ;
陈焕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4) :49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