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板块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与构造环境新思考

被引:93
作者
乔秀夫 [1 ]
高林志 [1 ]
张传恒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下马岭组; 1368Ma; 中、新元古界; 沟-弧-盆体系; 燕辽裂陷槽; 中朝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3 [元古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国北方燕辽裂陷槽位于中朝板块北部,是巨厚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区。中、新元古界包括长城系(1800~1600Ma)、蓟县系(1400~1000Ma)和青白口系(1000~800Ma)。上述划分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研究的共识,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地质调查填图中施行[1]。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由于在下马岭组的斑脱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年龄1368Ma±12Ma,从而对1000Ma作为青白口系底界的年龄乃至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年表提出了挑战。中国地质学家必须面对新的下马岭组年龄值,拼弃传统思维,重新排定北方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中各系、组的界线年龄。本文建议:长城系为1800~1600Ma;蓟县系为1600~1400Ma;新建西山系为1400~1200Ma;1200~1000Ma是一个待命名的系;新的青白口系为1000~800Ma,包括龙山组及景儿峪组。由于下马岭组中的斑脱岩反映了岛弧构造环境,从而可重塑中朝板块北部下马岭组及整个中元古界(指1800~1200Ma)为沟-弧-盆板块体系的弧后扩张盆地,即传统概念中的燕辽裂陷槽是弧后扩张的产物。沟-弧-盆板块体系可以系统地解释燕辽裂陷槽的动力学成因、各种地震灾变事件、火山活动、层控矿床等形成的地质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J].
高林志 ;
张传恒 ;
史晓颖 ;
周洪瑞 ;
王自强 .
地质通报, 2007, (03) :249-255
[2]   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与华北下马岭组的钾质斑脱岩及黑色岩系——两个地史转折期板块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 [J].
苏文博 ;
李志明 ;
史晓颖 ;
周洪瑞 ;
黄思骥 ;
刘晓茗 ;
陈晓雨 ;
张继恩 ;
杨红梅 ;
贾柳静 ;
WDHUFF ;
FRETTENSOHN .
地学前缘, 2006, (06) :82-95
[3]   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 [J].
和政军 ;
宋天锐 ;
丁孝忠 ;
张巧大 .
沉积学报, 2000, (04) :510-514+520
[4]   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 [J].
张炯飞 ;
祝洪臣 .
吉林地质, 2000, (04) :11-16
[5]   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 [J].
和政军 ;
宋天锐 ;
丁孝忠 ;
张巧大 ;
孟祥化 ;
葛明 .
古地理学报, 2000, (03) :83-91
[6]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6) :1753-1758
[7]   北京及邻区青白口纪化石生物相研究 [J].
唐烽 ;
高林志 .
地质论评, 1999, (01) :50-58+114
[8]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J].
王鸿祯 .
地学前缘, 1997, (Z2) :5-8+10-12+14-16
[9]   元古代北京裂谷槽中钾质碱性火山-深成作用 [J].
郁建华,付会芹,张凤兰,万方晓 .
中国区域地质, 1994, (02) :115-122
[10]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J].
乔秀夫 ;
宋天锐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高劢 ;
宋彪 ;
张巧大 .
地质学报, 1994, (01) :16-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