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29
作者
曹叶琳 [1 ,2 ,3 ]
宋进喜 [1 ,2 ,3 ]
李明月 [1 ,2 ,3 ]
王辉源 [1 ,2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
[2]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陕西; 水源涵养; 生态红线; 水量平衡; GIS;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20.04.032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与线性回归法,对2000—2014年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并以此为方向探讨区域生态红线规划。结果表明:(1)陕西省水源涵养能力南北高,中间低,空间差异显著,单元水源涵养量为0~800.90 mm;近15年水源涵养功能增加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71%,总水源涵养量呈"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特征。(2)气候要素与水源涵养量相关性较强,植被类型也影响着水源涵养的空间特性。植被类型中,森林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中,水源涵养能力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3)研究区内水源涵养量<200 mm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5.12%,整体水源涵养生态价值不高;综合划定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77 593.31 km2,占总面积的37.70%,主要分布在秦岭中西部高山区、汉水谷地以南以及延河流域以北,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J].
李萌 ;
王传胜 ;
张雪飞 .
地理研究, 2019, 38 (10) :2447-2457
[2]   典型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特征 [J].
崔景轩 ;
李秀芬 ;
郑海峰 ;
付尧 ;
张斯屿 .
生态学报, 2019, 39 (09) :3026-3038
[3]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侯晓臣 ;
孙伟 ;
李建贵 ;
李全胜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8, (01) :121-127
[4]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解析 [J].
周佳雯 ;
高吉喜 ;
高志球 ;
杨伟超 .
生态学报, 2018, 38 (05) :1679-1686
[5]   近15 a秦岭林区水源涵养量变化特征 [J].
卓静 ;
何慧娟 ;
邹继业 .
干旱区研究, 2017, 34 (03) :604-612
[6]   秦岭北麓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 [J].
范亚宁 ;
刘康 ;
陈姗姗 ;
袁家根 .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 (02) :50-56
[7]   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龚诗涵 ;
肖洋 ;
郑华 ;
肖燚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17, 37 (07) :2455-2462
[8]   1960-2012年陕西降水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 [J].
彭艳 ;
王钊 ;
董妍 ;
董自鹏 ;
李星敏 ;
陈闯 .
高原气象 , 2016, (04) :1050-1059
[9]   吉林省森林涵养水源经济价值核算 [J].
石小亮 ;
陈珂 .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5) :169-172+179
[10]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及计量方法 [J].
王晓学 ;
沈会涛 ;
李叙勇 ;
景峰 .
生态学报, 2013, 33 (04) :1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