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大麦光合产物的分配、再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张怀渝,王化新,郭大智
李尧权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大麦,14C示踪,光合产物分配,产量,生育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3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试验以二棱型(A)和六棱型(B)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应用 ̄(14)C示踪技术,对大麦各生育期 ̄(14)C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再分配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不同生育期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再分配方式不同,分蘖和拔节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系、茎叶的生长,只有13.5%(分蘖期),8.95%(拔节期)分配到籽粒中,抽穗和灌浆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充实和灌浆,分别有47.2%(A)和48.1%(B),72.1%(A)和88.1%(B)分配到籽粒,2.光合产物在器官中的分配率与各器官数的多少呈正相关,分配量取决于分配率和整株净光合量。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期光合产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分别为13.4%(A)和15.4%(B),16.9%(A)和16.0%(B),38.4%(A)和37.5%(B),31.2%(A和B).抽穗期是籽粒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3.根可作为拔节期光合产物的暂时贮存库,4.六棱型大麦穗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在穗中的 ̄(14)C分配率较二棱型大麦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