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Ⅱ广西稻种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4
作者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何聪,黄宇红,才宏伟,王象坤
机构
[1] 广西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品种,酯酶同工酶谱带,类型特征,品种分类,广西;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4.04.004
中图分类号
S511.02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1190份广西稻种作EST同工酶分析,共出现47种酶谱14条酶带,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这在稻种分类和利用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广西稻种主酶谱是15811A和1234α6810A;酶带中4α出现较多,而西南亚及其他地区品种中出现较多的13A及4A则出现较少;粳稻比籼稻更具酶的多样性,且有16个粳稻红米品种出现普遍野生稻特有的14A,显示出广西稻种的特色。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有明显的特征酶带,可兹区分为两个亚种;早稻与晚稻、粘稻与糯稻之间则无明显的特征带可兹区别,他们的分类地位应在籼粳亚种之下;光壳稻均具有粳稻特征带,应属粳亚种。品种类群谱型的聚类分析显示光壳稻与普通粳稻有一定距离,籼糯、陆籼和深水稻与早晚籼之间的距离较大,可利用其中的优良种质作杂交亲本以拓宽育种的遗传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广西稻种的系统分类研究 Ⅰ、六项形质综合鉴别籼粳稻的研究 [J].
梁耀懋 ;
黎坤爱 ;
何聪 ;
莫豪葵 ;
庞雯 ;
黄勇 ;
王象坤 .
广西农业科学, 1993, (02) :49-53
[2]   广西栽培稻资源类型初析 [J].
梁耀懋 .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03) :10-14
[3]   广西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J].
吴妙燊 ;
陈成斌 .
作物学报, 1986, (02) :87-94
[4]   我国水稻农家品种酯酶同工酶地理分布研究 [J].
朱英国 ;
冯新华 ;
梅继华 ;
吕学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1) :32-39
[5]   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水稻品种类型及其演变 [J].
傅春霞 ;
蒋荷 ;
谭秀云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4) :31-35
[6]   水稻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分析初报 [J].
钱(讠永)文 ;
刘钧赞 ;
何昆明 .
广东农业科学, 1981, (01) :21-23+48
[7]  
多元统计分析及其应用[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裴鑫德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