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肝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21
作者
成扬 [1 ]
平键 [1 ]
许怀栋 [2 ]
付海军 [2 ]
周朝晖 [2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
[2] 上海凯锐斯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HepG2.2.2.15细胞株; 氧化苦参碱; 黄芩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 2.2.2.15细胞并在使用药物处理细胞之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对细胞向培养上清液中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在0.125~1 g.L-1浓度范围内,对HepG 2.2.2.15细胞毒性较小,而2 g.L-1和4 g.L-1的剂量对细胞毒性较大;氧化苦参碱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1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黄芩苷在0.625~2 g.L-1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逐渐增加;黄芩苷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6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但是抑制效果明显弱于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AF组)对HepG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其中C组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乙肝病毒抗原分泌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氧化苦参碱(HBsAg:P=0.043;HBeAg:P=0.026)。结论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 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58 / 12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静脉注射黄芩总苷后黄芩苷在大鼠血浆及大脑皮层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J].
张陆军 ;
邢东明 ;
王伟 ;
马超 ;
苏慧 ;
杜力军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06) :765-766
[2]   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J].
董宇红 ;
席宏丽 ;
田枫 ;
康爱君 ;
张乃临 ;
于敏 ;
于岩岩 ;
王勤环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4, (03) :78-81
[3]   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J].
张喜平 ;
田华 ;
程琪辉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11) :1212-1215
[4]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实验研究 [J].
周炳刚 ;
孙靖 ;
范玉琢 ;
苏刚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06) :689-691
[5]   氧化苦参碱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侯华新 ;
黎丹戎 ;
栾英姿 ;
陈丽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06) :704-707
[6]   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I) [J].
陆伦根 ;
曾民德 ;
茅益民 ;
李继强 ;
万谟彬 ;
李成忠 ;
陈成伟 ;
傅青春 ;
王吉耀 ;
佘为民 ;
蔡雄 ;
叶军 ;
周霞秋 ;
王晖 ;
巫善明 ;
唐美芳 ;
朱金水 ;
陈维雄 ;
张惠泉 .
肝脏, 2002, (04) :218-221
[7]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暴发型肝炎及肝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英文) [J].
向晓星 ;
王国俊 ;
蔡雄 ;
李玉莉 .
ChineseMedicalJournal, 2002, (04)
[8]   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量的影响 [J].
徐文胜 ;
王国俊 ;
缪晓辉 ;
蔡雄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 (01) :72-73
[9]   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J].
李继强 ;
陈萦晅 ;
曾民德 ;
陆伦根 ;
邱德凯 ;
茅益民 ;
范竹萍 ;
华静 .
中华消化杂志, 2001, (09) :34-36
[10]   氧化苦参碱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胶原纤维合成和TGF-β1mRNA的影响 [J].
成扬 ;
张旻 ;
刘茶珍 ;
邬祥惠 ;
张清波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1, (04) :210-2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