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19
作者
吴欣松 [1 ]
潘文庆 [2 ]
顾乔元 [2 ]
韩剑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储层; 油气勘探; 测井地质分析; 塔里木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及其相关的裂缝、溶蚀孔洞是碳酸盐岩油田高产稳产井的主要储油空间,古岩溶作用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洞穴型储层的分布预测极为困难。以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为例,开展了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预测该类储层分布的测井地质方法。通过岩溶洞穴的测井识别以及岩溶相带的划分与对比,结合岩溶发育的地貌背景,指出了优质洞穴型储层的发育相带和分布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03 +1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预测 [J].
宋美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4) :23-25+83
[2]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 [J].
刘克奇 ;
金之钧 ;
吕修祥 ;
蔡忠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6) :531-536
[3]   潜山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成因模式 [J].
金强 ;
王端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5) :12-15+6
[4]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J].
肖玉茹 ;
何峰煜 ;
孙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75-80+86
[5]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及储层特征 [J].
阎相宾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4) :2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