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利用状况

被引:9
作者
赵丽爽 [1 ,2 ]
程飞 [1 ]
张磊 [1 ,3 ]
王欣 [4 ]
张胜宇 [4 ]
蒋功成 [5 ]
谢松光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
[4] 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5] 淮阴师范学院
关键词
银鱼; 生长; 死亡; 平衡产量模型; SBR模型; 评价; 洪泽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银鱼拖网对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周年逐月采样,确定单位水体面积(1 km2)捕捞渔获量,估算种群生长和死亡相关参数;利用平衡产量模型评估获得最高单位补充量渔产量时的最适开捕时间,并设定为优化的管理方案;构建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er biomass perrecruitment;SBR)模型,评估洪泽湖银鱼资源在当前和优化管理方案下的捕捞利用状况,为其资源管理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9.0—182.6 mm和0.10—34.79 g,世代周期中存在2个快速生长阶段,即4—6月和8—11月;最适生长方程为von Bertalanffy方程,Lt=173.35×[1–e–1.972(t–0.092)];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8.583/year和3.292/year。太湖新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0.4—82.7 mm和0.04—3.40 g,整个世代周期持续生长,最适生长方程为Logistic方程,Lt=66.82/[1+e–5.386(t–0.124)];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7.006/year和1.146/year。平衡产量模型结果显示,当大银鱼开捕年龄为0.593 year,太湖新银鱼开捕年龄为0.420 year时,即将银鱼开捕时间由现行的8月9日,推迟20d,并取消现行的5月一周捕捞,可以获得最大总渔产量。SB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在当前管理模式下,大银鱼SBR残存量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20.23%,优化管理方式后可达到36.72%,能有效缓解大银鱼的捕捞压力;在优化管理方式后,大湖新银鱼的SBR残存量从现行管理方式下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7.50%,提升至12.86%,但仍低于20%。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洪泽湖鱼类资源现状、历史变动和渔业管理策略 [J].
林明利 ;
张堂林 ;
叶少文 ;
李为 ;
任鹏 ;
杨战伟 ;
刘家寿 ;
李钟杰 .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06) :1118-1127
[2]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J].
唐富江 ;
刘伟 ;
王继隆 ;
李哲 ;
谢松光 .
动物学研究, 2013, 34 (05) :493-498
[3]   基于体长的北部湾带鱼单位补充量亲体量研究 [J].
冯波 ;
侯刚 ;
王学锋 .
热带生物学报, 2010, 1 (04) :362-366
[4]   抚仙湖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及其渔业利用 [J].
覃剑晖 ;
谢平 ;
徐军 .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02) :352-354
[5]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 [J].
林龙山 ;
程家骅 ;
凌建忠 ;
张寒野 .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02) :250-256
[6]   关于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eranius (Abbott)移植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探讨 [J].
戈志强 ;
朱江 ;
沈其璋 ;
陆惠迪 ;
吉林泰 .
现代渔业信息, 2001, (07) :13-16
[7]   银鱼的产量能预报吗? [J].
黄真理 ;
常剑波 .
生态学报, 2001, (01) :86-93
[8]   我国太湖银鱼移植现状 [J].
顾良伟 .
现代渔业信息, 1998, (09) :23-25
[9]   银鱼科鱼类的分类分布和种群生态 [J].
解玉浩 ;
解涵 .
水产学杂志, 1997, (02) :11-19
[10]   滇池产太湖新银鱼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J].
刘正文 ;
朱松泉 .
动物学报, 1994, (03) :25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