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水位后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34
作者
孙荣 [1 ,2 ]
袁兴中 [1 ,2 ]
丁佳佳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消落带; 水位调节; 新生湿地; 植物群落; 三峡水库;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0.01.003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峡水库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后,已形成大面积消落带。为了解水位变动情况下,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于2008年7~9月选择位于三峡水库腹心的澎溪河支流白夹溪,对145~156m高程消落带进行了调查。从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运用TWINSPAN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澎溪河支流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较丰富,共有高等植物96种,分属36科73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简单;植物群落生活型以一年生植物为主;植物种类构成以湿生、水生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6.04%。TWINSPAN数量分类将调查的68个样方分为10个植物群落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群落有苍耳(Xanthum mongolic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苍耳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群落特征明显表现出对水位涨落及小生境差异的适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的调查 [J].
杨朝东 ;
张霞 ;
向家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1) :13795-13796+13866
[2]   建三江农垦分局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排序 [J].
张洁瑜 ;
马克明 .
湿地科学, 2008, (03) :359-365
[3]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保护利用研究 [J].
梁福庆 .
湿地科学, 2008, (02) :326-329
[4]   水淹对秋华柳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J].
陈芳清 ;
郭成圆 ;
王传华 ;
许文年 ;
樊大勇 ;
谢宗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229-1233
[5]   水蓼对模拟水淹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J].
陈芳清 ;
李永 ;
郄光武 .
生态环境, 2008, (03) :1096-1099
[6]   三峡库区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J].
程瑞梅 ;
肖文发 .
林业科学, 2008, (04) :20-27
[7]   三峡库区河岸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茎通气组织发生对水淹的响应 [J].
张小萍 ;
曾波 ;
陈婷 ;
叶小齐 ;
罗芳丽 ;
刘巅 .
生态学报, 2008, (04) :1864-1871
[8]   重庆市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特点及淹水后演替特点预测 [J].
冯义龙 ;
先旭东 ;
王海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112-117
[9]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光合作用对水淹的响应 [J].
罗芳丽 ;
王玲 ;
曾波 ;
叶小齐 ;
陈婷 ;
刘巅 ;
张艳红 ;
Arnd Kuhn .
生态学报, 2006, (11) :3602-3609
[10]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 [J].
王勇 ;
吴金清 ;
黄宏文 ;
刘松柏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 (04) :30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