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研究

被引:29
作者
彭绍东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混合式协作学习; 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 交互制品; 内容分析的编码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在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BCL)的探讨中,为了有效促进和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该文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对Stahl的知识建构模型进行了改造,提出与应用了BCL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该模型含个体知识建构、协同知识建构、基于点评讲解的高层次认知三个循环。同时,为了探寻BCL中知识建构的特征与优化策略,设计了BCL中交互制品的内容分析编码体系与质量评价量规,并利用该模型和编码体系对BCL社区交互进行了综合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网络教学研讨中教师协同知识建构研究 [J].
郭炯 ;
霍秀爽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3) :101-109
[2]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双回路循环模型研究 [J].
周素萍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3) :64-70
[3]   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 [J].
彭绍东 .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8) :42-50
[4]   学习科学进行时:从个体认知到小组认知——美国德雷塞尔大学Gerry Stahl教授访谈 [J].
柴少明 ;
赵建华 ;
朱广艳 .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5) :1-5
[5]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J].
王陆 ;
杨惠 ;
白继芳 .
中国电化教育, 2008, (04) :31-34
[6]   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J].
朱伶俐 ;
刘黄玲子 ;
黄荣怀 .
开放教育研究, 2007, (01) :98-104
[7]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的学习框架 [J].
甘永成 ;
祝智庭 .
中国电化教育, 2006, (05) :27-32
[8]   CSCL交互研究的理论模型 [J].
刘黄玲子 ;
黄荣怀 ;
樊磊 ;
宋彬彬 .
中国电化教育, 2005, (04) :18-23
[9]  
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 D.Randy Garrison,Terry Anderson,Walter Archer.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