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

被引:6
作者
陈志勤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资源管理; 日本无形文化财产; 适应性管理; 内发型发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遗产以来,到文化部提出的具有中国非遗保护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可认为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之后文化部提倡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不但会促使非遗的进一步资源化,也会推进保护与利用、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明朗化,同时,在前一阶段非遗保护工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都将在追求经济价值的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实践中突现并且具体化。针对保护和利用、持续和发展等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切实探讨的课题。结合日本的经验和探索,面对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提倡"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方法更科学地管理资源,面对一项新的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业,我们也有必要在非遗的管理上探讨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可能性,以取之于民间,惠泽于民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认识 [J].
汪欣 .
艺苑, 2011, (02) :97-100
[2]   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 [J].
方李莉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10) :186-198
[4]   从地方文化到中国、世界文化的梁祝传说——兼及民俗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建构 [J].
陈志勤 .
山东社会科学, 2010, (01) :24-33
[5]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J].
菅丰 ;
陈志勤 .
文化遗产, 2009, (02) :106-110+30+158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J].
安德明 .
河南社会科学, 2008, (01) :14-20
[7]  
文化主体性与历史的主人.[M].李友梅;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