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大鼠脑、肺组织及血液中能量代谢指标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被引:10
作者
孟智宏
杜元灏
石学敏
机构
[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症部
关键词
脑梗塞; 针刺; 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脑梗死对肺脏的影响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1997-08/1997-12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10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与针刺组又分为3h,6h,24h,48h4个时相。正常组20只;模型组3h,6h,24h时相各10只,48h时相12只;针刺组3h,6h,24h时相各10只,48h时相11只。模型组大鼠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组采用人中穴和内关穴进行针刺,造模同模型组。所有大鼠均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肺组织及血液中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含量并计算能荷水平。结果:10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变化:正常组高于模型组和针刺组[(26.94±2.67),(22.09±1.46),(23.83±1.05)pmol/g,P<0.05]。②肺组织三磷酸腺苷变化:正常组高于模型组,且低于针刺组[(14.39±1.82),(12.34±0.84),(14.72±3.12)pmol/g,P<0.05]。③血液中三磷酸腺苷变化:正常组高于模型组和针刺组[(15.65±2.56),(10.32±2.49),(13.98±3.60)pmol/g,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肺组织和血液的能量代谢均有异常,针刺人中穴、内关穴后可显著改善脑组织和肺组织的能量代谢,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和肺脏免受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皮质ATP含量的动态变化 [J].
梁燕玲 ;
谢敏杰 ;
张苏明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 (04) :272-274
[2]   低压缺氧大鼠脑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及能荷的变化 [J].
柳君泽 ;
高文祥 ;
曹利飞 ;
孙秉庸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4) :2165-2168
[3]   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细胞线粒体ATP合成量动态变化 [J].
陈晓霞 ;
周丛乐 ;
苗鸿才 .
贵州医药, 2000, (07) :393-394
[4]   急性脑卒中并发症分析 [J].
孔凡斌 ;
赵瑛 ;
邵福源 ;
赵忠新 ;
张连运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05) :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