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沉积褶皱生长地层中沉积与构造关系

被引:15
作者
郭卫星
漆家福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生长地层; 膝折带迁移; 翼部旋转; 构造抬升速率; 沉积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生长地层详细记录了褶皱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同沉积褶皱的生长地层进行详细的几何学分析,结合地层年代学资料,可以揭示沉积与构造的相互影响,确定沉积速率与构造抬升速率的细微变化,及褶皱的活动期次。构造抬升速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引起生长地层的上超、超覆和退覆。褶皱的形成可分为膝折带迁移和翼部旋转2种模式。以膝折带迁移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展过程中翼部倾角不变,褶皱顶部与翼部的抬升速率相同,形成翼部平行状生长地层;以翼部旋转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展过程中翼部长度不变,沿翼部各点的抬升速率呈线性变化,形成翼部楔状的生长地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 [J].
郭召杰 ;
方世虎 ;
张锐 ;
张志诚 ;
吴朝东 ;
邵奎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475-481
[2]   逆冲-褶皱造山过程中生长地层的识别及应用 [J].
张广良 ;
张培震 ;
闵伟 ;
陈杰 .
地震地质, 2006, (02) :299-311
[3]   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 [J].
林畅松 .
现代地质, 2006, (02) :185-194
[4]   祁连山北缘玉门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褶皱过程 [J].
陈杰 ;
K H Wyrwoll ;
卢演俦 ;
B Krapez ;
万景林 ;
刘进峰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20-31
[5]   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J].
何登发 ;
杨庚 ;
管树巍 ;
石昕 ;
张朝军 ;
王桂宏 ;
王晓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7-14
[6]   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J].
胡宗全 .
现代地质, 2004, (04) :549-554
[7]   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 [J].
陈发景 ;
张光亚 ;
陈昭年 .
现代地质, 2004, (03) :269-275
[8]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J].
刘志宏 ;
卢华复 ;
贾承造 ;
雷刚林 ;
陈楚铭 ;
王国强 ;
范湘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1) :35-38+4+13
[9]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Frampton growth fold system, Atwater Valley-Southern Green Canyon area, deep water Gulf of Mexico[J] . Gianluca Grando,Ken McClay.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4 (7)
[10]  
Extensional fault-propagation folding and base-level change as controls on growth-strata geometries[J] . Rob Gawthorpe,Stuart Hardy.Sedimentary Geology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