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传统的历史叙事

被引:38
作者
张凤阳
机构
[1]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和主义; 激进民主; 消极自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面对强势的"民主"和"自由",该怎样测量"共和"的思想温度,并把握其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的平衡功能呢?"公共性"是共和主义的基本价值关怀,古典共和对这个议题的索解导出了两种交叠互补的治国路线。一是"德治",即通过美德教育,引领公民对公共利益做出优先选择;二是"法治",即通过混合均衡,防范公共权力蜕变为操控在个别人或个别集团手中的私器。可以说,正是这两个方案的互补性复合,构成了古典共和传统的完整的弹性框架。在近代政治大变革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用公共意志支持了一种高度集权的政制模式,但这种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后革命时代的国家治理问题。相形之下,消极自由主义者力主实施一种分权制衡的宪政共和方案,但消极自由的过度膨胀,又在当代社会衍生出了某种"公民唯私主义综合症"。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申并发扬共和传统,应该恰当把握温良中道的共和气质,"共和"的思想温度堪称健康公共生活的显示器与调节器。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5+206 +206-20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
[12]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13]  
政治的概念.[M].(德)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著;刘宗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  
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M].(英)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著;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
[15]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美)利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著;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3,
[16]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M].(英)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著;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
[17]  
包容他者.[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8]  
君主论.[M].(意)马基雅维里(NiccoloMachiavelli)著;俞卓立译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19]  
人的条件.[M].(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0]  
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Ostrom)著;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