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菌耦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王学 [1 ]
李铁龙 [1 ,2 ,3 ]
东美英 [1 ]
夏宏彩 [1 ]
金朝晖 [1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 稳定纳米铁; 纳米铁-微生物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和普通纳米铁,在无氧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反硝化细菌耦合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去除研究,探讨不同纳米材料与反硝化菌的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速率和产物,并通过测定体系中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纳米材料对反硝化菌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耦合体系均在9d内将硝酸盐完全去除,反应过程中有大量亚硝酸盐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消失,3种耦合体系的脱氮产物中均有氨氮产生,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普通纳米铁体系、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产生的氨氮比例分别为15、37和58。反应后3种耦合体系中反硝化菌总RNA浓度的降低率分别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37、纳米铁体系30、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21,可见不同纳米材料对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普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综合反应速率、产物和对细菌的毒性各个方面因素,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细菌的耦合效果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39 / 7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纳米铁为脱氯菌供电降解三氯乙烯实验研究[J]. 修宗明,李铁龙,金朝晖,Pedro J. Alvarez.环境科学. 2009(06)
[2]   天津市水体硝酸盐污染调查与空间分布研究 [J].
王正祥 ;
高贤彪 ;
李明悦 ;
潘洁 ;
于彩虹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3) :592-596
[3]   油酸钠/Fe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脱氯性能研究 [J].
李铁龙 ;
王丹 ;
金朝晖 ;
安毅 ;
李淑静 ;
孙丽莉 .
功能材料, 2008, (08) :1385-1388
[4]   改性壳聚糖质子交换膜在隔膜电解制备FeO中的应用 [J].
钟淮真 ;
陈日耀 ;
郑曦 ;
陈震 .
电化学, 2006, (01) :35-39
[5]   壳聚糖非对称多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J].
许勇 ;
洪华 ;
刘昌胜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4, (06) :644-647+660
[6]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去除技术 [J].
张燕 ;
陈英旭 ;
刘宏远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2) :183-184
[7]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 [J].
郑连英 ;
朱江峰 ;
孙昆山 .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0, (02) :22-24
[8]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9]   Decreasing ammonium generation using hydrogen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process of nitrate reduction by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J].
An, Yi ;
Li, Tielong ;
Dong, Meiying ;
Li, Qianqian ;
Wang, Shuaima ;
Jin, Zhaohui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 (21) :5465-5470
[10]   Kinetics of hexavalent chromium removal from water by chitosan-Fe0 nanoparticles [J].
Geng, Bing ;
Jin, Zhaohui ;
Li, Tielong ;
Qi, Xinhua .
CHEMOSPHERE, 2009, 75 (06) :82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