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5
作者
刘家铎 [1 ]
田景春 [1 ]
张翔 [1 ]
许珉 [1 ]
孟万斌 [1 ]
林小兵 [1 ]
杨永剑 [1 ]
李宏伟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宁夏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层序界面; 油气地质意义;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9.04.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柯坪塔格地区、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及西南缘寒武系野外剖面详细观测及盆内TS1井,YQ6井等钻井岩心详细观察,根据各类测试分析成果,共识别出6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①古风化壳,②渣状层,③古喀斯特作用面,④超覆面,⑤岩性、岩相转换面,⑥最大海泛面。在各类层序界面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将上述界面归结为4种成因类型,分别是: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隆升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和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不仅反映了海平面升降速度与构造沉降的耦合关系,而且还反映这两者耦合作用之下形成的物质响应和它们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以及形成这些差别的盆地性质及动力学机制。最后,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及成因意义,详细论述了层序界面的研究意义,具体表现为:(1)反映盆地性质与演化;(2)控制储层的发育,包括控制岩溶储层和白云岩储层的发育;(3)控制油气的运移;层序界面与裂缝、断裂共同组成了沟通孔隙流体流动的输导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样式及其沉积响应特征 [J].
高志前 ;
樊太亮 ;
焦志峰 ;
李岩 .
沉积学报, 2006, (01) :19-27
[2]   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及其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对比 [J].
于炳松 ;
陈建强 ;
林畅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1) :17-26
[3]   塔里木盆地构造—层序分析 [J].
王毅 ;
张一伟 ;
金之钧 ;
陆克政 .
地质论评, 1999, (05) :504-513
[4]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J].
陈国俊 ;
薛莲花 ;
王琪 ;
康剑 ;
肖立新 ;
史基安 .
沉积学报, 1999, (02) :27-32
[5]   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系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 [J].
樊太亮 ;
刘金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2) :40-47
[6]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层序地层格架 [J].
于炳松 .
矿物学报, 1996, (03) :298-303
[7]   塔里木盆地北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系统 [J].
于炳松 .
地质论评, 1996, (01) :14-21
[8]  
塔里木盆地层序地层特征与非构造圈闭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岩等著, 2003
[9]  
塔里木构造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周清杰,郑建京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