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被引:25
作者
陈铭
张柏
王宗明
张树清
李晓峰
刘殿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湿地; 农田化; 景观格局; 别拉洪河;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7.01.011
中图分类号
S151 [土壤形成及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流域在经历了3次大规模开荒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湿地农田化过程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环境。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利用1954年、1976年、1986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来的湿地农田化过程。结果显示,湿地农田化过程中大面积的湿地斑块被农田斑块所取代,破碎化的小耕地斑块又逐渐合并为大的耕地斑块,并导致斑块形状复杂度指数逐渐增大,景观均匀度指数呈现波动变化;耕地面积在1954~1986年期间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研究区景观动态度为0.201,远高于其它时期;目前,农田景观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农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69%,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由1954年的64.83%减小到2005年的19.44%。质心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研究区耕地景观质心平移幅度明显大于湿地景观,湿地景观质心不断地向东北方向移动,偏移了约20.5 km,而农田景观质心逐渐向东平移,平移了约44.7 km。农业开垦是研究区湿地大面积消退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J].
袁兆华 ;
吕宪国 ;
周嘉 .
湿地科学, 2006, (02) :133-137
[2]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土壤物理特征变化分析 [J].
王世岩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167-170+174
[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李颖 ;
张养贞 ;
张树文 .
地理科学, 2002, (06) :677-682
[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张柏 .
生态学报, 2003, (02) :237-243
[5]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何艳芬 .
地理科学, 2002, (05) :636-640
[6]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Ⅰ.理论 [J].
崔保山 ;
杨志峰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05-1011
[7]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J].
张树清 ;
张柏 ;
汪爱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6) :836-841
[8]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J].
闫敏华 ;
邓伟 ;
马学慧 .
地理学报, 2001, (02) :159-170
[9]   吉林省西部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略探讨 [J].
章光新 ;
邓伟 ;
宋新山 .
环境保护, 2001, (01) :31-32
[10]  
实用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赵羿等 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