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被引:16
作者
林英华 [1 ]
刘海良 [2 ]
张夫道 [3 ]
白秀兰 [1 ]
王兵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2]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落; 动态; 集聚; 杉木林; 江西;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7.05.023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J].
林英华 ;
杨德付 ;
张夫道 ;
王建修 ;
白秀兰 ;
王兵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3) :331-336
[2]   帽儿山土壤动物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和作用 [J].
林英华 ;
孙家宝 ;
郑桂华 ;
张夫道 ;
孙龙 ;
金森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33-36
[3]   杉木林凋落物产量、分解率与储量的关系 [J].
何宗明 ;
陈光水 ;
刘剑斌 ;
谢锦升 ;
陈银秀 ;
杨玉盛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04) :352-356
[4]   小兴安岭针叶凋落物的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J].
张雪萍 ;
张毅 ;
侯威岭 ;
殷秀琴 .
地理科学, 2000, (06) :552-556
[5]   青冈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 [J].
柯欣 ;
赵立军 ;
尹文英 .
动物学研究, 1999, (03) :48-54
[6]   森林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I.缩微(Microcosm)实验 [J].
廖利平 ;
D.K.Lindley ;
杨永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5) :459-464
[7]   杉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和肥力 [J].
杜国坚,黄天平,张庆荣,张浦山,程荣亮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5, (04)
[8]   羊草草原枯枝落叶分解的研究——枯枝落叶分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J].
郭继勋 ;
祝廷成 .
生态学报, 1993, (03) :214-220
[9]   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的生物物质循环特点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J].
吴志东 ;
彭福泉 ;
车玉萍 ;
尹瑞龄 ;
顾希贤 ;
吴幼媚 .
土壤学报, 1990, (03) :250-261
[10]   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 [J].
李昌华 .
土壤学报, 1981, (03) :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