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分析方法体系

被引:36
作者
康永尚 [1 ,2 ]
秦绍锋 [3 ]
韩军 [4 ]
刁顺 [5 ]
毛得雷 [6 ]
窦凤珂 [7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4]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5] 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部
[6]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分公司
[7]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查研究院
关键词
煤层气; 动态典型指标; 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10.014
中图分类号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挖掘和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质和工程信息,为井位部署和排采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的目的。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35口井的实际排采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从众多复杂排采动态曲线中挖掘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产水量、初始降液幅度、初始排水速度、典型日产水量、典型日产气量、典型米产水指数和典型米产气指数共8个排采动态典型指标,通过典型指标之间及其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地解压差是影响初期排采动态的主要因素;在气水同产阶段,原始压力水头是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而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从排采动态曲线反映的排采效果看,研究区初始排水速度应控制在0.9 m/d。
引用
收藏
页码:1825 / 18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论煤层气与地下水 [J].
高洪烈 .
中国煤田地质, 1998, (04) :45-48
[12]  
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与实践.[M].赵庆波; 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13]  
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M].王红岩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14]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M].高瑞祺;赵政璋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5]  
煤层甲烷储层评价及生产技术.[M].[美]I.D.Palmer等著;秦勇;曾勇编译;.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16]   煤层气开发的水文地质问题 [J].
马凤山 ;
李尚儒 ;
蔡祖煌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3)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