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

被引:12
作者
邓远平
肖三蓉
雷良忻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 江西南昌
[4] 江西南昌
关键词
适应,心理学; 学生保健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44 [学生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应付技巧的学习和治疗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某高校2004级大学生4834人使用一般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男生自责、求助、幻想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自责应付方式因子分显著低于、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SCL-90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因子分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分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自责因子分预测SCL-90总分占最大的成分,其次是幻想。结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即成熟型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即不成熟型或“合理化”,即混合型应付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J].
楼美丽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06) :419-421
[2]   我国近十年来应付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刘宣文 ;
江帆 ;
董岩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3, (05) :98-102
[3]   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J].
井世洁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4) :1-5
[4]   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J].
黄雪薇 ;
黄英女 ;
姚刚 ;
陈湘霞 ;
陈智敏 ;
卢沃东 ;
邓敏 ;
林志辉 ;
林洁玉 ;
刘晓华 ;
李丽萍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04)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