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16
作者
刘正强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信访; 总体性治理; 制度链接; 社会治理;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6.06.009
中图分类号
D632.8 [信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信访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与信访制度的变迁不无关系,而这又离不开中国社会"总体性治理"的背景。改革开放前,与总体性社会相对应,社会治理是总体性的,即基于意识形态认同、以单位制为载体并由国家专断权力做保障的社会治理诸制度是一个自洽的整体,制度之间有较高的同质性、兼容性,而信访则是链接中央与地方、穿透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性治理制度。随着总体性社会的松动,特别是按照科层制的要求,总体性治理体系中不同制度板块的功能、链接发生了变化,奠基于群众路线原则的信访制度则承受了社会治理低效的代价。重建信访制度需要回归其政治属性,形成妥帖安顿民意的扁平化制度安排,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应对社会总体治理失灵的必需。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重建信访政治——超越国家“访”务困境的一种思路 [J].
刘正强 .
开放时代, 2015, (01) :156-170+7
[2]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3, (03) :5-28
[3]   公众怎样依靠公共制度? [J].
张静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53 (01) :14-18
[4]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5]   特定职业群体上访的发生机制 [J].
陈柏峰 .
社会科学, 2012, (08) :59-68
[6]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7]   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J].
郭为桂 .
东南学术, 2011, (04) :16-29
[8]   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J].
王绍光 .
学习月刊, 2009, (23) :16-17
[9]   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J].
林尚立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2) :46-54
[10]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08, (02)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