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

被引:80
作者
杨嵘均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网络虚拟空间; 网络虚拟社群; 去意识形态化;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1204 ; 0305 ; 030505 ;
摘要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事实上为人类创造了自身存在的虚拟化空间,这在客观上导致了网络虚拟社群的形成,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网络虚拟空间去意识形态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虚拟社群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侵蚀作用和保障作用同时展现。所以,其治理的策略应当是发挥网络虚拟社群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积极功能和消除其不良影响并举。要在检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环节基础上,努力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的文化环境和公民的实际需求,创新网络虚拟空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协同治理的策略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7+159 +1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多元舆论场中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研究 [J].
赵宬斐 .
政治学研究, 2014, (01) :42-51
[2]   论虚拟公共领域对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心理的影响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形塑 [J].
杨嵘均 .
政治学研究, 2011, (04) :101-113
[3]   当代科学方法论的特质 [J].
张之沧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4) :6-12
[4]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 [J].
王文奇 .
史学集刊, 2011, (03) :104-110
[5]   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J].
张雷声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04) :37-42
[6]   德里达解构主义评析 [J].
汤建龙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5) :30-33+41
[7]   BBS互动的结构与过程 [J].
白淑英 ;
何明升 .
社会学研究, 2003, (05) :8-18
[8]  
人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 2003
[9]  
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戴维·波普诺(DavidPopenoe)著, 1999
[10]  
巴赫金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