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104
作者
魏孝荣
邵明安
机构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试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坡地; 土壤养分; 颗粒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坡地土壤质量退化以及生产力下降是限制坡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坡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有机碳和全氮降低最多,而硝、铵态氮和全磷降低较少;坡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土壤铵态氮和全磷的变异较小。0.0050.05mm土壤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0.051mm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005mm土壤颗粒含量在040 cm土层变异很大,而0.0050.05mm和0.051mm的土壤颗粒在所有土层变异都很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0.005mm颗粒从坡顶向下呈增加的趋势,其分布与坡度和坡长有关,其变异性随坡度和坡长的增加而增大。坡面较长时,<0.005mm颗粒易于在坡面中、下部累积,坡度较大时则易于迁移出坡面。坡面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在坡底部富集,其富集程度和位置因坡长和坡度而异,长缓坡有利于养分富集,短陡坡利于养分迁出。坡度较小时坡面不同位置土壤养分剖面分布主要由坡面土壤性质变异引起,随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便逐渐成为坡面养分分布的主导因子。坡上部碳、氮养分流失的深度也随坡度的增加而加深,而不同坡位全磷的剖面分布与坡度的关系较差。因此,在坡地土壤养分调控中必须综合考虑坡度和坡长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137Cs示踪法研究坡度与土壤流失的关系
    王晓燕
    田均良
    刘普灵
    杨明义
    [J]. 核农学报, 2004, (05) : 390 - 393
  • [2] 黄土丘陵林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质变化
    查小春
    唐克丽
    [J]. 地理学报, 2003, (03) : 464 - 469
  • [3] 不同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
    袁东海
    王兆骞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7) : 863 - 866
  • [4]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特征研究
    袁东海
    王兆骞
    郭新波
    陈欣
    张如良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 24 - 28
  • [5] 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魏天兴
    朱金兆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1) : 59 - 62
  • [6] 侵蚀条件下坡地土壤水分与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李裕元
    邵明安
    张兴昌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 41 - 44
  • [7]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徐阳春
    沈其荣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 65 - 71
  • [8]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半变异函数
    王军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J]. 地理学报, 2000, (04) : 428 - 438
  • [9] 红壤小流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陈欣
    王兆骞
    杨武德
    叶旭君
    [J]. 生态学报, 2000, (03) : 374 - 377
  • [10] 水蚀条件下不同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流失规律
    张兴昌
    邵明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231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