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发育动态监测与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锡蒙 [1 ]
郑粉莉 [2 ]
覃超 [2 ]
韩勇 [2 ]
机构
[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浅沟形态; 横断面; 汇水面积; 跌坎间距; 三维激光扫描; 摄影测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测尺法对野外浅沟发育过程进行长历时动态监测,并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立体摄影测量技术,定量刻画了坡面浅沟集水区3条具有不同上方汇水面积的浅沟形态,揭示了浅沟发育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浅沟沟槽跌坎间距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3—2015年观测期间,上方汇水面积分别增加34. 8%和159. 6%时,浅沟长度分别增加39. 6%和138. 8%,沟槽平均宽度分别增加19. 7%和75. 3%,沟槽平均深度分别增加32. 4%和71. 4%,说明上方汇水面积对浅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浅沟形态监测表明,与2003年相比,2015年3条浅沟长度分别增加26. 4%、12. 1%、29. 4%,增加速率分别为0. 82、0. 55、0. 52 m/a;浅沟沟槽断面面积分别增加22. 5%、65. 1%、45. 9%,增加速率分别为5. 0、15. 8、4. 1 cm2/a。浅沟集水区春季的横向犁耕将沟槽两侧的表层土壤带入沟槽,使得沟槽两侧坡面高度每年平均下降2 cm;浅沟沟槽宽度和深度随坡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距坡底约20 m处达到最大值。70%的浅沟沟槽跌坎间距均分布在10~25 cm之间。浅沟沟槽坡度主要分布在15°~40°之间,跌坎间距和坡度呈负指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浅沟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雨强和坡度对黄土陡坡地浅沟形态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 [J].
徐锡蒙 ;
郑粉莉 ;
武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11) :124-132
[2]  
Effects of rainfall regime and its character indices on soil loss at loessial hillslope with ephemeral gully[J]. HAN Yong,ZHENG Fen-li,XU Xi-me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7(03)
[3]   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参数的转化研究 [J].
吴红艳 ;
郑粉莉 ;
徐锡蒙 ;
覃超 ;
钟科元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06) :147-152+161
[4]   垄作耕地浅沟深度的测量和换算 [J].
张天宇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 14 (05) :138-144
[5]   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细沟与细沟水流参数测量 [J].
覃超 ;
郑粉莉 ;
徐锡蒙 ;
何煦 .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 (11) :150-156
[6]   沟蚀过程研究进展 [J].
郑粉莉 ;
徐锡蒙 ;
覃超 .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 (08) :48-59+116
[7]   子午岭林区浅层滑坡侵蚀与植被的关系——以富县“7·21”特大暴雨为例 [J].
韩勇 ;
郑粉莉 ;
徐锡蒙 ;
盛贺伟 .
生态学报, 2016, 36 (15) :4635-4643
[8]   沟蚀发育的黄土坡面上秸秆覆盖防蚀效果研究 [J].
徐锡蒙 ;
郑粉莉 ;
覃超 ;
吴红艳 .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 (08) :130-137
[9]   集中水流冲刷条件下浅沟径流流速特征研究 [J].
董月群 ;
雷廷武 ;
张晴雯 ;
颜燕 ;
刘芳芳 .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44 (05) :96-100
[10]   细沟侵蚀特征及其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 [J].
和继军 ;
吕烨 ;
宫辉力 ;
蔡强国 .
水利学报, 2013, 44 (04) :3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