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冷流暴雪过程的个例分析

被引:4
作者
朱营礼 [1 ]
吴增茂 [1 ]
林曲凤 [2 ]
周淑玲 [3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2] 烟台市气象局
[3] 威海市气象局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冷流暴雪; 渤海辐合带; 太行山背风低压; 海岸锋;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0.s1.00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8年12月45日,山东半岛出现了1次冷流暴雪过程,渤海上的辐合带对这次暴雪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渤海辐合带的发展演变机制及对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的影响,并分析了太行山脉对渤海辐合带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上空生成的西北东南向的中尺度辐合带造成了以烟台-牟平-文登为中心的西北东南向的降雪带。太行山脉的阻挡作用使绕太行山的西北气流在太行山背风侧形成辐合,同时在低层大气存在1个暖脊,所以在渤海形成了1个西北东南向的辐合带。在西北风的水平平流和非地转风的作用下,渤海辐合带向东北移动,当渤海西北岸出现北风后,渤海辐合带西北部在北风的水平平流作用下向南移动,而渤海辐合带东南部在西北风水平平流和非地转风的作用下,继续向东北移动并与山东半岛北部的海岸锋辐合带合并增强,渤海辐合带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移动方向的不同造成了辐合带的波动。渤海辐合带增强后登陆山东半岛,造成山东半岛西北东南向降雪带。对这次冷流暴雪个例的分析发现,太行山脉通过形成背风低压中尺度系统直接影响渤海上的中尺度辐合带的发展,而渤海辐合带与山东半岛北岸附近海岸锋的耦合使辐合加强,增强了降雪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山东半岛典型冷涡暴雪个例对流云及风场特征的观测与模拟 [J].
周淑玲 ;
朱先德 ;
符长静 ;
闫丽凤 ;
吴增茂 ;
朱君鉴 .
高原气象 , 2009, (04) :935-944
[3]   2005年山东半岛连续三次冷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J].
崔宜少 ;
张丰启 ;
李建华 ;
王琛岩 .
气象科学, 2008, (04) :395-401
[4]   2005年12月3—21日山东半岛持续性暴雪特征及维持机制 [J].
周淑玲 ;
丛美环 ;
吴增茂 ;
闫淑莲 ;
杨成芳 ;
朱君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4) :444-453
[5]   干冷空气侵入在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性降雪中的作用 [J].
乔林 ;
林建 .
气象, 2008, (07) :27-33
[6]   山东半岛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J].
张勇 ;
寿绍文 ;
王咏青 ;
周军 ;
陆汉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51-60
[7]   2005年12月3~4日山东半岛暴雪准静止对流云带演变的分析 [J].
朱先德 ;
吴增茂 ;
周淑玲 ;
袁海豹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7 (S2) :8-16
[8]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J].
苏博 ;
吴增茂 ;
李刚 ;
袁海豹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7 (S1) :1-9
[9]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林曲凤 ;
吴增茂 ;
梁玉海 ;
朱先德 ;
苏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90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