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6
作者
卢艳丽 [1 ]
陆卫平 [2 ]
陆大雷 [2 ]
王继丰 [2 ]
刘小兵 [2 ]
机构
[1]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2]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糯玉米; 磷素转移率; 基因型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磷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中国近年来所育成的31个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糯玉米生育期间磷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磷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籽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磷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籽粒高产品种叶片的磷素转移率较高,成熟籽粒高产品种茎秆和苞叶的磷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磷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籽粒及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苞叶的磷素转移率高也有利于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植株磷素运转率,特别是叶鞘的磷素运转率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59 / 15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 [2] 玉米自交系吸收利用磷素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王艳
    孙杰
    王荣萍
    米国华
    张福锁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5) : 479 - 481
  • [3] 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朱永平
    和凤美
    周苏文
    赵磊峰
    [J]. 玉米科学, 2002, (02) : 61 - 63
  • [4] 低磷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磷高效基因型筛选
    龚江
    李绍长
    夏春兰
    王军
    李明书
    [J]. 新疆农业科学, 2002, (02) : 77 - 81
  • [5]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
    范仲学
    王璞
    梁振兴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1, (04) : 47 - 50
  • [6]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单玉华
    王余龙
    山本由德
    黄建晔
    董桂春
    杨连新
    张传胜
    居静
    [J].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1) : 12 - 15
  • [7] 高原玉米吸收氮磷钾规律的研究
    杨宏敏,王祖芬,吴盛黎,秦全玉
    [J].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4, (02) : 8 - 13
  • [8] 糯质玉米的利用价值
    刘正
    王波
    谷业理
    陈勇
    [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1) : 22 - 26
  • [9]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刘立军.扬州大学.20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