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电针对阳虚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电针;
激素;
β-内啡肽;
cAMP;
cGM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对阳虚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血清皮质醇、睾酮、T4、T3、r T3、TSH、血浆 c AMP和 c GMP、下丘脑和垂体 β-内啡肽 ( β- EP)含量。结果 :阳虚组大鼠血清皮质醇、T3、TSH含量减少 ,下丘脑β- EP和血浆 c AMP、c AMP/c GMP比值降低 ,血浆 c GMP含量和垂体 /体重比值增高。阳虚大鼠电针后血清皮质醇、T4、TSH含量升高 ,垂体 β- EP含量降低。结论 :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阳虚大鼠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分泌功能有调节作用 ,而垂体 β- EP可能部分参与这种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3] 关于“证”的机理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08) : 497 - 499张新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沈自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王文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证实质近三十年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07) : 440 - 445+448王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中医学院科研处,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袁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中医学院科研处,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于卫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中医学院科研处,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
- [6] 阴阳、调衡、针刺补泻与环核苷酸[J]. 中国针灸, 1985, (02) : 32 - 34裴廷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吴绪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
- [7] 阳虚证与甲状腺素的关系探讨[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 (03) : 168 - 170+132邱保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王秀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宁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翟明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张俊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邓启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刘惠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李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高艳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曹生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王德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同位素研究所,
- [8] 中医“虚证”理论的初步探讨(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比较)[J]. 中医杂志, 1979, (11) : 2 - 10夏宗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雅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何新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李伟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邝安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王正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丁秀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睢久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容舜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尤银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