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59
作者
翟明国
郭敬辉
赵太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新太古-早元古代; 华北陆块;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块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是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第一个十年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深变质变形的层状岩系与块状岩系的识别与成因研究、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划分、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变质历史与变质动力学、年代学与地质事件的研究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早期大陆地壳的性质和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代表性的进展包括均匀域与地质体的划分、古老微陆块的识别、残留洋壳与早期陆壳的形成、下地壳组成和性质、大陆拼贴机制、古地幔柱构造与前Rodinia超大陆旋回等。其中高压麻粒岩地体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 ,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 ,它为早期大陆的拼合机制、地壳的深部结构和古老下地壳与现代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对新太古 -早元古代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厘定已表明 ,华北主要的地壳生长期是在 2 9~ 2 7亿年 ,但 2 5和 18亿两期事件是重大的事件 ,虽然对其性质尚存争议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它们与超大陆和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变斑晶石榴石40Ar-39Ar年龄谱的含义与华北高压麻粒岩变质时代 [J].
郭敬辉 ;
王松山 ;
桑海清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1, (03) :436-442
[2]   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 [J].
翟明国 ;
刘文军 .
岩石学报, 2001, (01) :28-38
[3]   阜平杂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前寒武高级变质地体的定年问题 [J].
孙敏 ;
关鸿 .
岩石学报, 2001, (01) :145-156
[4]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及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裂解[J]. 翟明国,卞爱国.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5]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J].
张国伟 ;
于在平 ;
董云鹏 ;
姚安平 .
岩石学报, 2000, (01) :11-21
[6]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富铝片麻岩的退变结构及其变质反应性质 [J].
刘福来 ;
沈其韩 .
岩石学报, 1999, (04) :505-517
[7]   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中石榴石和斜长石的连续激光探针40Ar-39Ar等时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胡世玲 ;
郭敬辉 ;
戴谟 ;
蒲志平 .
岩石学报, 1999, (04) :518-523
[8]   承德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毛德宝 ;
钟长汀 ;
陈志宏 ;
林源贤 ;
李惠民 ;
胡小蝶 .
岩石学报, 1999, (04) :524-531
[9]   恒山西段石榴石角闪岩和麻粒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及构造意义 [J].
郭敬辉 ;
翟明国 ;
李永刚 ;
李江海 .
地质科学, 1999, (03) :311-325+397
[10]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J].
邓晋福 ;
吴宗絮 ;
赵国春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岩石学报, 1999, (02)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