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79
作者
邢光福 [1 ]
陈荣 [1 ]
杨祝良 [1 ]
周宇章 [1 ]
李龙明 [1 ,2 ]
姜杨 [1 ]
陈志洪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构造背景; 后造山A型花岗质岩类; 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 浙闽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微弱,研究程度不高,但构造意义重要。对浙闽沿海晚白垩世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测得小雄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斑岩和石牛山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87.9±1.2Ma和93.8±1.3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均属后造山A型花岗质岩类,它们是在东南沿海巨型白垩纪A型花岗岩带主体形成之后、岩石圈进一步强烈伸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区域中生代最晚期的酸性火山岩浆活动产物,标志着燕山造山过程最终结束于约90Ma。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华南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时限研究——兼与华北燕山地区对比 [J].
邢光福 ;
卢清地 ;
陈荣 ;
张正义 ;
聂童春 ;
李龙明 ;
黄家龙 ;
林敏 .
地质学报, 2008, (04) :451-463
[2]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39-1251
[3]   浙东晚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的新例证——新昌儒岙辉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J].
董传万 ;
徐夕生 ;
闫强 ;
林秀斌 ;
竺国强 .
岩石学报, 2007, (06) :1303-1312
[4]   赣南中侏罗世正长岩-辉长岩的起源及其地质意义 [J].
贺振宇 ;
徐夕生 ;
陈荣 ;
邢光福 .
岩石学报, 2007, (06) :1457-1469
[5]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J].
余明刚 ;
邢光福 ;
沈加林 ;
陈荣 ;
周宇章 ;
隗合明 ;
陶奎元 .
地质学报, 2006, (11) :1683-1690
[6]   富饶阶地表地层剖面 [J].
陈丕基 ;
万晓樵 ;
姜剑虹 ;
李献华 ;
曹流 ;
李罡 ;
刘吉才 ;
尹德顺 ;
阎伟 ;
李武显 .
地层学杂志, 2004, (02) :97-103+193
[7]  
Time range of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 inversion in eastern North China Block[J]. ZHAI Mingguo, ZHU Rixiang, LIU Jianming, MENG Qingren, HOU Quanlin, HU Shengbiao, LIU Wei, LI Zhong, ZHANG Hongfu & ZHANG Huafeng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Zhai Mingguo (email: mgzhai@mail.igcas.ac.cn).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2)
[8]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 [J].
余心起 ;
舒良树 ;
邓平 ;
王彬 ;
祖辅平 .
地层学杂志, 2003, (03) :254-263
[9]   燕山及邻区晚白垩世以来山脉隆升历史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J].
吴中海 ;
吴珍汉 .
地质学报, 2003, (03) :399-406
[10]   赣南全南正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华南燕山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 [J].
陈志刚 ;
李献华 ;
李武显 ;
刘敦一 .
地球化学, 2003, (03) :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