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

被引:179
作者
袁毓林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论元; 论旨角色; 句法配置; 层级关系; 语义特征; 共现关系;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02.03.002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动词的各种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 ,详细刻划各种论元角色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首先介绍国外语言学界对于论元、论旨角色、论元位置、论元结构、论旨阶层等概念的定义和认识。然后讨论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论元数目、论旨角色、句法特征、语义特征、配位方式 )及其基本的研究原则和处理技术。接着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之间的关系 ,建立一个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层级体系 ;着重描写各别论元角色在述谓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 ,也兼及它们各自的句法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在句法上的共现关系和语义上的转化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2+2 +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德国配价论主要学派在基本问题上的观点和分歧 [J].
韩万衡 .
国外语言学, 1997, (03) :12-20+31
[2]   论旨网格、原参语法与机器翻译 [J].
汤廷池 ;
张淑敏 .
中国语文, 1996, (04) :260-272
[3]   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J].
程工 .
国外语言学, 1995, (03) :29-33+39
[4]   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J].
陈平 .
中国语文, 1994, (03) :161-168
[5]   论元结构理论介绍 [J].
顾阳 .
国外语言学, 1994, (01) :1-11
[6]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 [J].
鲁川 ;
林杏光 .
汉语学习, 1989, (05) :11-15
[7]   德语配价理论的发展及成就 [J].
李洁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 (01) :35-41+79
[8]   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 [J].
杨成凯 .
国外语言学, 1986, (01) :37-41
[9]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袁毓林著, 1998
[10]  
生成语法理论[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徐烈炯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