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技术的尴尬:以水稻生产为例

被引:17
作者
祝华军 [1 ,2 ]
田志宏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
低碳技术; 水稻; 产量; 成本;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2.04.00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文献整理和农户调研分析发现,采取保护性耕种作业和水、肥管理等低碳技术措施,能有效提高水稻固碳减排效果;从产量来看,免耕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措施增产效果变异系数大,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增产效果较显著,放任地不施加任何技术措施的生产方式将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从成本收益看,多数低碳技术措施的物质成本增加高于其产量增加带来的收入,而且投入的人工量增加。推广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消化成本增加,提高种植水稻的相对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J].
Franzluebbers, AJ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05, 83 (01) :120-147
[2]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J].R. Lal.Geoderma.2004, 1
[3]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nitrogen cycling;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organic carbon pools as related to fallow tillage management.[J].J.W Doran;E.T Elliott;K Paustian.Soil & Tillage Research.1998, 1
[4]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M].王明星著;.科学出版社.2001,
[5]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D].展茗.华中农业大学.2009, 07
[6]  
种植方式、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的研究.[D].徐国伟.扬州大学.2007, 01
[7]   低碳农业 [J].
赵其国 ;
黄国勤 ;
钱海燕 .
土壤, 2011, 43 (01) :1-5
[8]   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J].
彭华 ;
纪雄辉 ;
刘昭兵 ;
石丽红 ;
田发祥 ;
李洪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26-2532
[9]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4和CO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J].
李成芳 ;
曹凑贵 ;
汪金平 ;
翟中兵 ;
梅少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82-2488
[10]   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彭建 ;
卢建文 ;
王丹英 ;
徐春梅 ;
韩博 ;
陶龙兴 ;
章秀福 ;
符冠富 .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05) :952-957